新闻中心
全国主流媒体莅临碧桂园总部,「森林城市」获美国波士顿建筑景观设计大奖备受关注

2016-06-23

浏览量:1172次

碧桂园森林城市荣获在世界设计界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美国波士顿建筑景观设计大奖,受到了来自全国主流媒体的强烈关注。近日,《中国建设报》、《21世纪经济报》、《UED》、《DOMUS》等多家主流媒体莅临绿意盎然的碧桂园总部进行参观访问,集团副总裁兼总设计师黄宇奘总、海外设计部设计总监周恺总等领导接待来访媒体,并就森林城市设计上的探索与实践等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


1.jpg

媒体来宾随时记录在总部的所见所闻


黄宇奘总全面介绍了森林城市总体规划理念和设计思路,并针对媒体提出的不同问题进行一一解答。黄总表示,作为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500强、千亿地产碧桂园集团的海外荣誉之作,也是中国地产企业扬帆出海最具代表性的项目之一,森林城市将以最先进的城市设计理念打造成未来城市榜样。


2.jpg

媒体采访现场


3.jpg

碧桂园集团副总裁黄宇奘总答记者问


Q:森林城市为何在国际上备受瞩目?

A:黄宇奘总表示:森林城市项目位于马来西亚伊斯干达经济特区,地处马六甲海峡,与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新加坡仅一桥之隔,辐射整个东南亚地区乃至全球。东南亚地区也是全世界经济发展的热点区域之一,森林城市与新马、东盟经济体形成互动,更是国家“一带一路”重点项目之一。从前期策划、设计、建设到未来的管理,碧桂园集团搭建国内外专业资深团队,携手全球顶级合作伙伴,从初始就以一种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的设计标准及管理建设水平来推进森林城市项目,所以这个项目从问世到推进,都备受外界关注。


Q:森林城市核心规划设计理念有哪些?

A:森林城市应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六大核心规划设计理念:立体城市、多维度生态景观、产城融合、海绵城市、智慧城市、TOD模式。森林城市运用立体交通概念, 将公共交通、道路交通、自行车和人行交通进行分层, 实现人车分流。以多维度绿化生态理念为依据,将绿色植物与建筑物进行组合,充分利用地面以外的垂直空间和屋顶空间,全城搭建垂直绿化系统。森林城市建设伊始,通过合理的产业规划和资源配置,树立世界范围内独一无二的城市价值和发展特色,除了可享受“独立海关、免税区”等重大政策利好外,更秉承“产城一体”的城市理念,在配套和产业引入方面不遗余力。现已签约美国名校沙特克圣玛丽学校、面向全球招商开设免税店、与美国第四大医疗集团UIW/Chris-tus签订战略合作备忘录、与台湾美兆集团签署合作备忘录。森林城市位于“四季如夏,一雨成秋”的马来西亚,故整个城市被设计成“海绵”,使之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利用互联网科技,为居民打造平安、迅捷、宜居、永续、精尖、可持续发展的智慧城市生活。同时,倡导”公交出行“TOD模式,使公共交通服务网辐射到城市内各个公共节点,实现高效便捷的“点对点”公共交通覆盖。


Q:森林城市如何将先进的城市理念付诸实践?

A:黄宇奘总表示:森林城市是一个城市级的项目,碧桂园集团以大型综合社区开发运营著称,积累了20多年的城镇化发展经验,是中国”造城“最有经验的开发商之一,项目遍布中国,在马来西亚、澳洲等国家也有成功的项目经验;其次森林城市整合全球顶级资源,凝聚国际顶尖设计力量的智慧、经验和创意,携手马来西亚柔佛州控股公司、SASAKI、埃森哲、奥雅纳、德勤、华为等众多国际一流团队,强强联合,倾力打造;第三、六大核心规划理念在森林城市中的探索与实践,是对世界先进城市设计理念的一次有机整合,这是一个很复杂的过程,需要世界级专业的团队来不断地探索最适合的方案。现在只是一个开端,在未来20年的开发期里,我们都将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尝试,整合全世界最优质的设计资源来完成这个创举。现在,我们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


Q:是什么令森林城市一举夺得波士顿建筑景观设计大奖?

A:美国波士顿建筑景观设计奖是美国最著名的设计大奖之一,该奖项在美国乃至世界设计界都具有重要影响力。海外设计部设计总监周恺总认为:相较于美国西部建筑界以“技术的实践”为主导的风格,美国东部建筑学界和业界更重视“理论的推导”。森林城市在城市结构创新上的突破,可与美国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新城市理念相媲美,如弗兰克·赖特的广亩城市、艾比尼泽·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卫星城等。同时该奖项也非常重视设计理念的可实践性,通常颁发给已建成项目。作为在建项目的森林城市,获得此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公信力的奖项,可视为BSLA对森林城市设计理念和核心规划给予的高度肯定,同时亦是对其未来设计实践充满信心。碧桂园森林城市获得美国波士顿建筑景观设计大奖,具有标志性的意义。


4.jpg

碧桂园海外设计部设计总监周恺为来宾介绍森林城市


5.jpg

媒体来宾参观总部森林城市展示厅

博意主编 | 广东省地方标准《建筑室内装配式装修技术规程》DBJ/T 15-246-2022发布

2023-02-24